来源:极速体育极速体育直播NBA季前赛 发布时间:2024-07-16 21:57:29
本报北京2月13日电(记者丁怡婷)记者从国家能源局13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风电、光伏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达到1.1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接近全国城镇和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
可再生能源竞争力慢慢地加强。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介绍,当前,陆上6兆瓦级、海上10兆瓦级风机已成为主流,量产单晶硅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1%;光伏治沙、农业+光伏、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分布式发展成为风电光伏发展主要方式,2022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5111万千瓦,占当年光伏新增装机58%以上。
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全球领头羊。我们国家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占有率70%。同时,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为全球减排作出积极贡献,2022年我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几个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
新型储能具有响应快、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等优势,可在电力运行中发挥顶峰、调峰、调频、爬坡等多种作用,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从2022年新增装机技术占比看,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占比达94.2%,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新增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占比分别达3.4%、2.3%,占比增速明显加快。此外,飞轮、重力、钠离子等多种储能技术也已进入工程化示范阶段。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电源结构、网架结构等出现重大变化,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复杂性逐步的提升,对辅助服务的需求量明显地增加。提供辅助服务主体范围有新型储能、自备电厂、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赵学顺介绍,去年年底,我国统一的辅助服务规则体系基本形成。通过辅助服务市场化机制,2022年全国共挖掘全系统调节能力超过9000万千瓦,年均促进清洁能源增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煤电企业因为辅助服务获得补偿收益约320亿元,有效激发了煤电企业灵活性改造的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2022年电力市场交易规模和主体数量均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共5.2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60.8%,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其中,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电量首次超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50%,市场在促进电力资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的作用不断增强。
“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主体数量首次超过60万家,同比增长29%,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为电力市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全国燃煤发电机组市场平均交易价格达0.449元/千瓦时,较全国平均基准电价上浮约18.3%,有力缓解了煤电企业亏损局面。”赵学顺说。
人民网北京2月13日电(王绍绍)13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赵学顺就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等问题回答了人民网记者提问,回应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的考虑,并分享了未来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的规划工作。他表示,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是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的基本路径,煤电转型发展是电力系统消纳新能源的重要支撑。…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 创历史新高
人民网北京2月13日电(王绍绍)13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在会上介绍了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他表示,一年来,国家能源局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政策供给,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呈现发展速度快、运行质量好、利用水平高、产业竞争力强的良好态势,取得了诸多里程碑式的新成绩。…